1947年2月的一个雪夜,山东莱芜城外枪炮声震天响。
李仙洲在指挥部里急得直跺脚,桌上的作战地图被他攥得皱皱巴巴。
这位国军高级将领怎么也想不明白,明明说好要南北夹击共军,怎么转眼间自己的五万大军反倒被包了饺子?
更邪门的是,就在这节骨眼上,46军军长韩练成突然人间蒸发了。
"活见鬼了!一个大活人还能凭空消失不成?"李仙洲气得把茶杯摔在地上。传令兵战战兢兢地汇报:"长官,韩军长确实找不着了,他那个警卫连也都不知去向。"外头的炮火越来越近,李仙洲知道这回算是栽了。两个小时后,这位趾高气扬的将军就成了华东野战军的阶下囚。而那个神秘失踪的韩练成,却在半个月后衣衫褴褛地出现在南京街头,逢人就说自己是扮成乞丐逃出来的。
这事儿搁谁听了都得犯嘀咕。五万人的部队,死的死,俘的俘,就他韩练成一个人全须全尾地回来了?更绝的是老蒋居然信了这套说辞,还拍着韩练成的肩膀夸他是"虎胆英雄"。要说老蒋平时疑心病重得很,怎么这回就这么好糊弄?原来啊,韩练成早年救过老蒋一命,这份人情债让他在国民党内部混得风生水起。
其实这场仗从一开始就透着古怪。老蒋非要搞什么南北夹击,王耀武劝他慎重都没用。这位校长大人打仗最爱突发奇想,今天说要包抄,明天嚷着要决战,把底下人折腾得够呛。陈毅和粟裕那边倒是稳坐钓鱼台,故意放弃临沂引蛇出洞。等李仙洲带着部队一头扎进口袋阵,华野主力早就张网以待了。
最关键的转折点出现在2月17日晚上。李仙洲召集各军长开会,决定次日拂晓突围。韩练成突然提出部队太分散,需要多一天时间集结。这个建议听起来合情合理,李仙洲想都没想就答应了。可就是这多出来的一天,让华野完成了最后的合围。等到18号天亮时,五万国军已经成了瓮中之鳖。
战斗打响后,46军乱成了一锅粥。士兵们找不到指挥官,指挥官找不到军长。有人说看见韩军长往莱芜城里去了,有人说他早就化装潜逃。李仙洲派了好几拨人去找,结果人没找着,解放军的冲锋号倒是越吹越近。等他想明白是怎么回事,华野的战士已经冲进了指挥部。
韩练成这出金蝉脱壳玩得确实漂亮。他先是借口视察部队离开了指挥所,然后躲进莱芜城一家布庄的后院。这家布庄的老板是他早年间安插的线人,后院有条暗道直通城外。等战斗结束,他找了辆老乡的驴车,慢悠悠地往南边走。路上还特意在泥坑里打了几个滚,把衣服弄得破破烂烂的,活脱脱就是个逃难的乞丐。
回到南京后,何应钦那帮人总觉得这事蹊跷,明里暗里调查了好几次。可韩练成把故事编得滴水不漏,连路上喝过哪口井的水,在哪个村头歇过脚都说得有鼻子有眼。再加上老蒋力保,这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。其实啊,韩练成早在抗战时期就跟中共有联系,周总理亲自给他布置的任务就是继续潜伏。
这场戏一直演到1948年。何应钦终于抓到些蛛丝马迹,准备动手抓人。韩练成收到风声后主动请调甘肃,刚到任就接到张治中的密信,让他赶紧跑路。这位西北军政长官也是个明白人,不但没抓他,还派人把他安全送到了解放区。后来韩练成当了解放军西北军区副参谋长,1955年授衔时还得了中将军衔。
最逗的是李仙洲,这位老兄在战俘营里琢磨了二十多年,死活想不通韩练成是怎么逃出去的。直到1973年被特赦后见到周总理,才恍然大悟。总理也没明说,就笑着告诉他:"韩练成同志现在就在北京,你们要不要见个面?"李仙洲当时那个表情,估计比当年在莱芜被俘时还要精彩。
要说这韩练成也真是个人物。明明可以早早投奔解放区,偏要在龙潭虎穴里继续卧底。每次开会看着那帮国民党高官夸夸其谈,心里指不定怎么偷着乐呢。这种深入虎穴的胆识,比那些冲锋陷阵的将军也不遑多让。难怪后来有人开玩笑说,莱芜战役最大的功臣不是陈毅粟裕,而是这个"临阵脱逃"的韩军长。
本文旨在分享有趣的内容,无任何不良暗示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。
宝盈优配-杠杆配资业务-国内靠谱股票配资论坛-配资平台排名前10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